六级难度,词汇算得上是很日常,除了“疾病”相关的部分。我是很喜欢这类non-fic里面夹杂着对现实的感悟和期许的小说,最近看的小说都有同名的电影撑着,感觉对剧情的推进更容易理解,对人物角色也有代入感。
PS: E-book+电影资源在评论区哦
The fault in our stars
书名的中文翻译大体上有两种一个是《星运里的错》、一种是《无比美妙的痛苦》。两个翻译我都不是很喜欢…现在找到的电影字幕组的名字翻译是《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我觉得更为贴切。小说名字的来由我以为是小说中引用的一段莎士比亚的诗剧:
” The fault, dear Brutus, is not in our stars / But in ourselves.”
小说讲述了两位身患癌症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明明是十七八岁的最为青春朝气的年纪,却因为癌症有着时时被痛苦和死亡萦绕的恐慌和绝望,同时在文后借Peter Van Houten之口说出这种因疾病而被与正常生活隔离开的孩子,她的年龄永远被封印到了被确诊的那一刻。于是,超乎寻常的成熟与孩童般的执拗纠结在一起,大概就是这本小说吧。
同名电影女主Hazel由Shailene Woodley扮演,为了演出文中女主被疾病折磨已久的样子,妆容上故意掩饰了风华,装扮的外表虚弱但又善良和执拗。
Hazel反反复复阅读的一本,与癌症有关的书《An Imperial Afflication》(庄严的痛苦),几乎贯穿了全文。里面的一些话也反反复复的被引用,而书的内容呈现出的,关于癌症和爱的感悟,与当下Hazel和Gus的爱情,到后面两人与书的作者Peter之间的纠葛,从不同人的角度讲述这种疾病的痛苦,快乐和被遗忘:
That was the worst part about having cancer, sometimes: The physical evidence of disease seperates you from other people.
被画在”正常人之外“的评判标准,不仅仅只有癌症吧,你看,还有残疾,还有缺憾,甚至是微小到不足一提的差距。
也许只是吐字不清,也许只是体重超标,也许只是成绩不达标……我现在开始慢慢怀疑,我们拼尽全力想得到的那个 “Normal” 究竟是什么样子? 而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一边拼命地想要标新立异,被人认可和爱戴,一边又要小心翼翼的遮挡住自己,和世俗不符的伤疤、缺憾呢?!
蔡崇达的《皮囊》里有一篇讲“厚朴”的故事,里面说: “有些人确实一门心思想突破一切,想抵达所谓的新世界,但转头一看却发现,他们只知道用老的规则来衡量自己;才发觉,其实他们彻头彻尾的活在旧体制里了。” 用旧的体制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真的是“新”,是“异”么?
男主Water是Ansel Elgort扮演的,实话说,第一眼感觉Ansel Elgort不是惊艳型的, 但绝对属于耐看型的!!二刷该影片的时候已经被迷得七荤八素,文里对男主的描写删繁就简大抵就剩下:The real Augusrus Water Goofy Smile + Unlit cigeratte,你看,你看!他眼里有星辰大海!
他的迷离浅笑看起来乐观而超群,其实混杂着看透一切的无奈,和自身希望不被遗忘的心思纠结矛盾在一起,癌症是什么呢?癌症就是我啊……
“What am I at war with? My cancer. And what is my cancer? My cancer is me. The tumor are made of me. They’re made of me as surely as my brain and my heart are made of me. It is civil war, Hazel Grace, with a predetermined winner. “
文章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并贯穿始终的男二:Isaac,在文章前段因为手术被迫摘除了双眼球,并因此和深爱的女友分手(准确的说是被抛弃)。Isaac是看似悲剧化的人生中,普通的活着的一员,他和Gus一样有着几多岁少年的忧愁和孤寂,也会打暴力血腥的电子游戏,会因为失恋而满目神伤。
但他因为自身的癌症,也确实提供里不一样的视角, 来看待这种看似不一样的人生。失去了感知世界色彩的眼睛,依然活着。应该是感到庆幸了么?和别人相比,和周围人相比,人生中剩下的光阴岁月,从小时候做梦想的 “如何成为一个伟人”,变成 “如何去适应盲人的生活。”
怎么比较啊?不能比较吧!安慰的“比较”会变成纠结成一团致命的桎梏,越是把自己陷入比较里面,那种“凭什么”的不公平的念头,会把一个人生生吞噬掉。
乐观?谈何容易。
癌症,听到这个词没有人不会眉头紧锁,或是惶恐畏惧,或是遗憾惋惜,或是怜悯同情。George Orwell,《1984》&《Animal Farm》的作者说贫穷的特质,我想用在这里也很是恰当:
“Poverty annihilates the future”
癌症也是如此吧,当每时每刻都被,不知何时会袭来的死亡与疼痛包裹的时候,未来在哪里呢?计划在哪里呢?谁能给出一个答案啊……
作为一个常年身体不好的人,会时常“不经意”的接收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想要不想要的关心。我想被当作平常人一样对待,但同时又倾向于把自己的某次的不成功,归结到我这种疾病和弱势……想要寻求平等,和咬着自己需要被怜悯的弱点,纠结在一起。如果我这种所谓的“疾病”已经融入骨髓变成“我”的一部分,“人生”履历的一部分。
那么,这种“疾病”作为一种特征,我,确实也从中得到了好处……
但我们这些在某些方面的“同情”,很难掌握到一个度。Hazel和Gus在寻求《An Imperial Afflication》的结局时,到了Amsterdam找作者Peter Van Houten,但是Peter是一个嗜酒成性活在自己女儿死去的阴影里走不出去的人。
“I regret that I cannnot indulge your childish whims, but I refuse to pity you in the manner to which you are well accustomed.””Like all sick children,” he answeres dispassionnately, ”you say you don’t want pity, but you very existence depend on it.”
Gus在临终之前,给自己举办了一个小型的Pre-funeral,我有的时候也想过要如何悲壮又渺小的死去,可能是带着年轻意气不甘平淡的幻觉在里面。谁能参透生死呢?谁有能知道是否将会如何呢?
0和1之间有无数个数字,0和2之间有更多的无数的数字。我们很难说0和2之间的无限的数字比0和1之间的更有意义不是么?
然而在真正的葬礼上,Hazel用了一段自己都不相信的冠冕堂皇的话来抚慰活着的人,因为:
Funerals are not for the dead. They are for the living.
PS:结尾再说两句
1. 同名电影的导演和《Everything Everything》是同一个人,之前在#每周共读#也有贴过哦
2.资源的百度云链接在评论处哦,如果打不开可以私我哈
作者:话痨社恐Chloe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6024bb45c6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