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季《爱死机》的压轴大作,也是本季唯一的原创故事,在520上线之后,一度冲上热搜,也成为了本季话题度最高的一集。
本期《经典解析》,我们将以电影学的专业角度,用6000字的篇幅,解析这一部16分钟长的动画短片——《吉巴罗》。
先介绍一下背景。
《吉巴罗》中水妖的原型是希腊神话中的塞壬。
神话中,塞壬人面鸟身,依靠天籁般的歌声诱惑航海者。在《吉巴罗》中,水妖依靠声音发动攻击,但她遇到了一位聋人骑士……
《吉巴罗》全片没有任何对白,只靠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浓烈鲜明的画面风格震撼观众。
导演阿尔伯托.米尔戈年初凭借《雨刷器》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获得了最佳动画短片奖,他也曾执导《爱死机》第一季第三集《证人》。
在颁奖典礼上,阿尔伯托呼吁人们关注成人向动画,这次他自编自导的新作品《吉巴罗》背后藏着的,也是一个极为残酷的成人故事。
《吉巴罗》以寓言呈现,主题关于殖民与原住民、误解与纠偏。
“声音”与“水流”,是影片中的重要元素,撑起了故事的核心表意。
首先,导演借助“声音”,创造了代表原生环境的大自然之声。
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是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对应着森林中原住民的原生状态;
第二层,是自然之声的“变种”——水妖发出的杀人叫声,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攻击。
水妖的打扮、姿态和“叫喊”,都明确指示了塞壬的身份,脱胎自古传说文化,让她与其后“神权政治”意味更浓的基督教区别开来,带有对“古朴原始文明”的象征意义。
而“水流”,则是“声音”的延伸产物,同样分为两个层次。
在大部分的篇幅中,“水流”以“声音”的第一层形式出现,是河流淌过的潺潺之声,意义也自然相同。
特别要注意的,是“水下”的声音:大部分声音被隔绝,近乎于聋人骑士丧失听觉时的耳中所闻。而第二层,则是最终段落里,混杂着鲜艳血液的红色河流,愤怒地冲向西班牙聋人骑士。这与水妖叫声等同,是对殖民者的愤怒清算。
在作品中,导演设立了三个叙述阶段,以“原住民对殖民者的第一次攻击”开始,发展到“对殖民者心意的误解”,最终归于“误解的消除,彻底的抗争”。”声音”与“水”,正是推动三个阶段的关键把戏。
第一阶段:“误解”——水妖声音攻击对聋人无效
开场的序幕里,作为“原住民原始文化“代表的水妖还没有出现。
此时,导演已经埋下了误解发生的引子,也定义了代表殖民者的西班牙聋人骑士的本质。
在一组鸟语花香、河流作响、纯净自然的环境镜头后,西班牙聋人骑士行进在这片森林之中。
镜头靠近他,一切瞬间鸦雀无声。导演特意给到了一个“耳朵”的特写,再让同伴给他打哑语,以此强调他无法听到声音的真相——耳聋,无法获取这股日常化的自然之声。
这种对日常自然声音的不融,便已经暗示了他作为殖民者的内在固有本质:根深蒂固地,从骨子里面,无法融入原住民的这片森林。
而殖民者对于这片他国森林的所求,也在序幕中得到了强调:装扮华丽的战马,披挂着闪亮耀眼的配饰。
物质财富,便是他们来此森林的目的,而这也恰恰导致了他们与原生态环境的不融:原始森林中的光鲜骑士,违和感十足。
当水妖出现,第一阶段便正式展开了,而“误解”也悄然出现。
聋人骑士将手伸到水中,拿起了一枚金币。
这无疑是对他此行物质诉求的强调。
与此同时,西班牙骑手们对着欧洲基督教的行礼,则加深了其与原住民文化——这片森林——的不融感:从文化上,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东西。
这让他们与更古老、原始的神话传说——“塞壬水妖”产生了冲突,没有对后者给予必要的尊重。
在原生的土地上藐视原始的文化,以纯粹的物质获取为目的来此,对殖民者的表达就此建立。
这也引导出了水妖对殖民者的第一波攻击,象征着殖民者初到南美大陆之时的原住民态度。
第二层次的自然之声,“水妖的叫喊”,在此登场。日常化的鸟语花香变成了尖利的声波,西班牙殖民者们人仰马翻,以一种颇为玩味的姿势死去:他们被强迫着,做出与水妖同样的舞蹈姿势,迷乱倒地,而此前则是对基督教做出跪拜。
这个设计,暗示了原住民文化对外来殖民者文化——此前的基督教礼节——的压制,让后者的文化入侵成为不可能。
原生环境、原住民文化,对殖民者发出了捍卫自身财富的攻击。而“水下”的要素,同样得到了使用。
对于疯狂奔逃的人们,导演频频给出水下的镜头,让他们在水下世界中被马缰捆住手脚,拖拽溺死,尸体沉入水底。
“水下世界”是大自然森林的延伸,也拥有着不同于水妖叫喊的日常化自然之声:微弱的水波声响。而殖民者们在这个环境中的死亡,便是他们在殖民地中的必然结局。
巧妙的是,此时,“误解”产生了。聋人骑士成为了水妖眼中的异类殖民者,在叫喊中只是茫然,却活了下来。
“森林”、“水下世界”,他完好无损地存在于一切象征原生文化的环境里。在攻击发生前后,导演特意给到了一组对比性的镜头,强调他与其他人的不同:同样的对河流远景里,聋人骑士站在河中,平安无事,随后攻击发生,其他人则疯狂地越过了他,在河流中死亡。
特别是对于前一个镜头,导演还将镜头设置在了水妖随后出现的位置上,给予它主观性,暗示着水妖对聋人骑士的误解。
由此,在水妖眼中,聋人骑士似乎成为了一个特别的殖民者,不受到“自然之声”与“水下”的攻击,反而能够融入其中。
然而,这只是一种误解:骑士不是对殖民地主观态度、核心诉求的不同于人,只是单纯的无法听到而已。他不能接收的不仅是攻击性的自然之声,还包括了日常化的鸟语水流,反而是最极端的“不融于原生环境”者。“水下微弱声音”与“聋耳中声音”的表面类似,加成了这种误解。
“误解”发生,第一阶段结束。对初到殖民者怀有攻击性的水妖,停止了叫喊。
镜头首次给到了她在水下的身体,暗示着她从“非日常化自然之声”到“水下世界的日常化自然”的变化。
攻击性的她随之倒下、死亡,表现着原住民对殖民者聋人骑士,于误解中的态度认知转变:似乎,他是更不物质、更和平、更融入原生文明的外来者。
作为第一阶段的结尾,导演创造了一种表意上的错位感,来进行“误解”的表现:攻击性的水妖倒在了水中,河流不再如此前激烈溅射,声音也不再是此前的尖啸,变回了开头的状态,水流和缓,鸟鸣叶动,然而,在这“原住民敌意之心“消退、原生环境回归日常和平,仿佛容纳进外来殖民者的时候,聋人骑士自己却惊慌失措地逃离开去。
第二阶段:“缠绵”——误解的深化
第二阶段,则是对”误解“的展开详述。
此前,代表原住民的水妖倒下,象征着原住民对外攻击的敌意之心消退。此时,导演再次重复了以”倒下”引导某种精神、思想改变与“重生”的手法。
聋人骑士慌张地奔走在森林之中,他胯下战马的金色配饰叮当作响。而后,他的头撞到了一棵树,昏迷过去,此后黑屏,明确地在此处打下了”倒下“与”质变“的节点。
当他再次醒来,我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质变的发生:他置身于日常化声响围绕着的森林之中,在数个远景镜头中,始终保持着相对平衡构图里的中心位置,宣示着自己与环境的和谐共融;而那匹身披配饰、象征着物质诉求与战斗手段的战马,则被压死在了树丛之下。
当聋人骑士与水妖再次相遇,二人实质上都已经完成了相对于第一阶段的”质变“:借由倒下而形成的精神重生。
水妖再次从水里靠近聋人骑士,以抚摸、搂抱的姿势,强烈地表现着自己对于这位”和平外来者“的亲近之意。
对此,导演特意安排了片中唯一一组“暗夜”镜头,让水妖的接近、爱抚,都保持在一种静谧的神圣中,这一刻的二人,仿佛已经脱离了现实世界。
而另一边,当聋人骑士醒来并发现水妖后,导演给出了”声音“上的提示:第一阶段里在处理聋人骑士情感表现力较强的近景镜头时,往往是彻底的无声静默,到了此处变成了类似于”水下气泡音“的微弱鼓胀之声,由此对接了骑士与此前”水下世界“的关联,结合画面中二人虽然慌乱却未动刀兵的状态,让骑士与水妖、原生环境,都有了更加积极的关系显示。
随后,这种表达更加明确,水妖在试探性地舞动,其舞姿带有原始古朴的神话感,却并未像第一阶段里对付暴力殖民者那样,没有强迫对方跟舞。展示自己的文明,向外来者施以和平与友爱的“示好”,更接近于此时水妖的表达倾向。
对此,聋人骑士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他在森林中穿梭、爬上树木,放下了象征战争征服手段的长剑,跳入河水中。
这一阶段里的聋人骑士,拥有了几乎全部的“原生环境融入”要素:能听到水下声音的耳聋状态,在森林与河流中的融入状态,对示好自己的水妖亲近拥抱。
相对地,对于“物质”,他则表现出了排异:撕扯中,被水妖的金币配饰划伤了手,而不再是第一阶段里的”攥住金币“。
第三阶段:“打破”——误解被纠正
然而,就像此前所说的一样,第二阶段里的聋人骑士,其实只是“误解”的载体。
在他与水妖纠缠的末尾,我们终于等到了“误解”被纠正的时刻:他脱下了水妖的配饰缕衣,似乎要与她完成“共融”的高潮,但旋即而来的,却是他对水妖的猛烈砸击,夺取金银才是目的。
事实上,在作品中,导演设置了一种非深景对焦的近景镜头,制造了人物与周遭清晰与模糊的分际,来表现画面中人物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不融入”。
第一阶段里,这种镜头被用在了聋人骑士的“全静”画面中,也用在了其他骑士恐慌、奔逃、溺死的时刻里。
而到了第二阶段,这种镜头则构成了“误解”的发展与纠正。骑士苏醒时,镜头两次呈现他与森林从失焦到对焦的过程,既体现着他从昏迷中恢复意识的状态,也是对于非深景对焦镜头的“本质逆转”,引导出随后在人物行为上的“融于原生水妖与自然”。
此外,“跳帧”,也是具备相同用意的细节手法。
第一阶段里聋人骑士听不到尖啸时的跳帧,第二阶段里聋人骑士在森林中行走、与水妖搂抱拉扯时的跳帧,都在这些”外来者与自然环境和谐“的镜头中,制造出了不连贯的非和谐感。
于是,当他和水妖两次拥吻时,这样的镜头再次出现了。
先是二人拥抱纠缠时的一系列快速跳帧,而后是环境的非深景对焦。
这无疑暗示了这一切和谐的内在虚假性—事实上,骑士依然是第一阶段里的那个骑士,就像他于第三阶段中复得战马所体现的那样,并未有任何朝向共融的改变。
特别是,当第二次拥吻发生时,除了镜头对焦手法之外,导演也加入了人物行为上的对应,将“误解”推进到了关键的解开步骤。
亲吻带来的,是二人口中的鲜血,血点甚至喷到了摄像机镜头上。
这彻底彰显了二人于肉体结合上的失败,打破了所有的和谐,反而是与第一阶段里骑士疯癫乱砍时的飙血镜头完全一致。聋人骑士与水妖的实质关系,回滚到了第一阶段的对抗状态,并以骑士凶杀水妖作结。
如前所述,“倒下”,在片中具有“重生式本质转变”的意义。
第一到第二阶段,水妖从攻击性转为和平性,而骑士似乎也转向了和平性。
然而,骑士的转变是水妖的误解,自己的身死便带来了水妖又一次”倒下“与”重启转变“:彻底爆发的攻击性。
河流的要素出现,并以”水妖之血“的形态喷涌而出,成为了她被残忍辜负并杀害的终极见证。
血之洪水倾斜向了贪图财物的聋人骑士,是为原生住民在自身被压迫受害后,对物质目的、暴力手段的外来者们执行的愤怒报复。而声音的要素也出现,成为了水妖在发现自身金缕被全部抢夺后的再次尖啸。
特别的是,这一次的聋人骑士,不再拥有造成”误解“的资本—-他的听力恢复了,进入耳鼓的鸟语蝉鸣让他痛苦不已,体现着杀害水妖的他之于”原生自然环境“的不融入状态,甚至比第一阶段里的骑士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的他,作为掠夺财富与资源、压迫原生居民与古老文明的外来殖民者,才成了此时被”原生存在“惩罚报复的对象,承受着水流升级后的血水,以及“日常自然”与随后升级的“愤怒尖啸”。
作品以聋人骑士被支配下的舞动与死亡作结,强调了原生文明对于外来者的压制成功:外来者的宗教信仰,会被这片大地排斥,位于上风的始终会是原生古老神话的造物,并将外来者身上外来的宗教庇护彻底剥除,让他们像自己的信徒一样舞动,然后死去。
最后一组镜头里,聋人骑士终于与其他人一样,尸体沉在了河底,昭示着他们在这片原生环境与文明中的占领失败。在作品里,导演始终强化着“森林”“水流”与环境整体性的对应性。
森林景观会被空镜头拍摄,也会呈现以人物居于其中的远景。而“水流”延伸出的“湖泊”,更是在各部分中数次以航拍远景的方式出现。
心脏形状的湖泊,强调了其原生态自然的环境整体性,也暗示着其作为“原住民心灵之根”的意义。导演让宗教信仰成为了两种文明的浓缩象征,让聋人骑士身上的基督教庇佑与塞壬的“古传说神灵”形成了对抗关系,由信仰之力的交互关系,构成了两种文明关系的表现。
而对宗教与神话的信仰,也正是彼时各个文明的支柱内容,是为“文明与原住民的血脉汇聚之心”一般的存在。
由此,导演将这则故事,做成了南美洲原住民文明对外来殖民者态度、二者关系发展的浓缩呈现。
第一阶段是原住民对初来乍到的殖民者采取的手段,攻击反抗。
第二阶段,则是原住民面对殖民者经过包装与伪饰后形象的错觉,让他们误以为对方和平是真,融入自己是真,从而放下了对抗姿态。
第三阶段,则是原住民被蒙蔽、遭遇惨痛结果后的惊醒,以及最后的彻底攻击手段。
宗教神话为主体,强迫古老原生神话式舞动、抹除基督教光环的力量对比为呈现形式,体现了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文明压制。
不尊重甚至抹杀本土文明,不融入当地文明而是试图暴力征服、不推崇原生的古老存在而是抹杀取代、不抱和平而是物质掠夺,必然会被原生文明反抗、摧毁。
作为对西方文化知之甚详的导演,阿尔伯托.米尔戈巧妙地运用了宗教神话传说,将之作为古老原生文化的符号,浓缩在了水妖的身上,从而表达了自己对殖民势力与当地文明关系的阶段性细化呈现,并给出了自己对其最终走势的态度观点。
有趣的是,作品的标题,似乎指向了米尔戈导演的创作初衷:自省。
“吉巴罗”,本是西班牙语里对波多黎各农民的称呼,对应着作品中的原生文明。然而,在网飞的简介里,这却是西班牙聋人骑士的名字。
作为西班牙导演,米尔戈自己便是那个侵略者立场上的聋人骑士,并反思了自身文明对于南美洲原生文明的殖民。
他的血脉是聋人骑士“吉巴罗”,而秉持的思想与观点,却又是倾向于南美文明“吉巴罗”的。
融合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属性的“吉巴罗”,正是米尔戈导演自身血统与思想合一的象征,成为了这部”米尔戈之作“的标题。
米尔戈本人的复杂属性,尽浓缩于作品中,以”吉巴罗“为一切的符号。
回顾《爱死机》第一季的《证人》,米尔戈在那部短片中表现了女性服务者的弱势者地位,造成了一次次在堕落中的轮回。
这种对于女性的关注,也局部地体现在了本次《吉巴罗》之中,却又大为升级,将之作为了对”殖民者面前的弱势原生文明“的载体。
《吉巴罗》,更接近于《证人》与《雨刷器》的再延伸,以古老神话为形式,叙说自己对于现实历史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