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消协双十一消费提示称,双11价格可能是全年最贵。
围绕此次电商盛宴,似乎“最劲爆”的消息的就是中消协的提示。难道今年双11哑火了吗?遥想最热闹的时候,“猫狗大战”,阿里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和京东CMO徐雷还公开掐架。
当时,王帅表示,“京东数学很好”,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金额都算成双十一跨年大活动的下单总额,让天猫一天的交易量超不过。
徐雷回应称,“搞不明白阿里的逻辑”,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开卖然后算一天销售额,我家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
其实,今年双11也很热闹,只是在传播上弱化了很多而已。客观上讲,是各大平台被约束得“规矩”了些。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让商家不敢让随便获取消费者信息;从平台的角度看,针对弹窗广告的专项治理,让广告轰炸明显收敛不少;从氛围的角度看,主管部门加大对平台和电商企业的即时督导,让竞争规范化。
那么,双11仍然如往年一般是场盛宴吗?恐怕也并非如此。
不提多年经历“骨折优惠”而免疫的消费者,不提被多方调查且部分处以罚款的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就是一些商家也开始“抱怨”。
今年双11,各方态度似乎纷纷反转,开始一场“群嘲”表演。
1
“风景哪边都不好”
今年双11,各方态度开始出现反转,涉嫌嘲讽的表演在不断轮番上演。
11月9日,网易严选CEO梁钧发内部信首次回应了去年退出双十一的原因。
梁钧认为,年轻一代不会再受诸如打折优惠的“忽悠”,去承受本该是优惠消费但却“充满套路、鼓吹消费主义、变了味的双11”。他还进一步表示,“希望把费用投入到做好产品和体验上。”
不止有平台表示“不掺合”,一些商家也流露出满满的“不想掺合”的心态。
在这方面,小商家的心态最具代表性,比如在电商平台,既要面对流量整体下滑的态势,又要担心如何保住流量的问题。纵使转战短视频平台,不花钱买流量也是枉然。
毕竟,快手都已经把私域流量整合到公域流量里了,而且,即使花钱投放,最终效果也是个“黑盒子”。
而对消费者来说,双十一也并非是一个完全讨喜的日子了。
11月1日,“尾款人”登上热搜榜。依照促销惯例,活动在10月底开始,先付定金,然后11月1日起付尾款。
对此,有消费者就表达了不满,“着实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付尾款要在半夜,是怕白天人清醒了吗?”鉴于网上消费的冲动属性,这类抱怨基本上是在指责平台“套路”了。
“套路”之外,产品做得“稀烂”是更为严重的问题,现在双十一各家的产品体验,可谓“风景哪边都不好”。
没有过硬的专利研发,单靠包装抄来抄去,结果就是一味依赖并攫取流量。最终,流量渐渐枯竭,伪需求伪概念满天飞,规模思维被终结。
2
“宇宙尽头是卖货”
对诸多新旧平台而言,“宇宙的尽头是卖货”。
作为在线长音频行业的领头羊,喜马拉雅也开始参与双11卖货。喜马拉雅以UGC起家,后来迎上知识付费的风口,彻底火了,但如今,竟也开始直接卖货。
喜马之外,今年7月,知乎新开了一个“知乎知物”,更早前还在大V账号下增加“商品橱窗”的板块,以跳转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商品。
新兴短视频如抖音快手更是电商的超级对手。以抖音为例,自10月27日起至11月11日,也开展“双11”,并在线上特设“抖音双11好物节”专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介国货、地方农特产等优价好物。尽管算是后来者,但抖音玩起百亿补贴来,也是一点不陌生。
正所谓“道者反之动”,在一拥而上的卖货潮流中,又究竟有多少人能满足赚钱的愿望呢?
以淘系为例,整个生态的流量都在下降。这是一个流量存量竞争时代。不仅如此,更要命的是,淘系内部的流量也在“打架”,直播带货会吞噬掉生态的流量。
在这点上,淘系有薇娅李佳琦等大主播直播间,但也意味着逛淘宝的人不是因此增加而是减少。毕竟,对小商家来说,选择大主播直播间不仅门槛高而且费用也高,何况僧多粥少呢。
从外部来看,双11的整体流量也在下滑。如今的局势是,不仅电商节多,而且平时直播电商也多,更何况它们的价格也相当优惠。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双11购物的用户量开始下降。
事实上,更狠的一击来自资本市场。作为上市电商平台,截至11月10日逸仙电商总市值为19.45亿美元,距离登峰时的160亿美元腰斩腰斩又腰斩。在电商行业最大的双11节股价下行,可见,资本已经离场了。
3
“风水总是轮流转”
所谓风水轮流转,不止历史风光如此,商业模式其实也是如此。
不管是电商也好,还是卖货也好,归根到底都是消费行业。而之所以投资消费行业,核心原因其实是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也没有新的行业增长点了。
在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和电商全都面临着模式本身的红利将要消失的困境。
对电商来讲,最核心的资产,也是最大的竞争力,一直都是流量。但如前所述,流量整体上增速下降,而且内部竞争变得白热化。根据网经社资料可知,截至2020年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三家平台用户重叠率超过30%,独占率不到15%。
这意味着流量越来越贵,成本越来越高。以淘宝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约为15%,而阿里GMV增速基本和大盘持平,呈现明显放缓态势。
作为核心资产,流量不仅影响到平台,更是波及到商家。
商家为了获取流量,不得已在多个平台腾挪,但不同平台的规则不同,比如小红书不能挂淘宝链接,而且不同平台的用户也不同,在意的产品及其特性相应不同。对商家来说,必须同时适应多个平台,成本自然增加。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不管是哪个重要环节或角色出现问题,最终反噬的都是整体处境。也就是说,平台流量逐渐稀薄,影响的是整体;商家越来越没有动力,影响的是整体;而整体态势一旦转向消极,那么商业模式自身的危机就爆发了。
总而言之,双11正在失去原来的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