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来做一期黑搜的实操分享,其实这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玩法,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都用过的补单(人为干预)。黑搜在我看来的原理是:利用人为干预精细化的优质数据,来加快符合淘宝的搜索权重机制,一定要切记搜索流量的多少取决产品数据的反馈。当然不是只需要猛地做递增,使劲堆积坑产,比补的单量多,就会有流量。如果大家都是用这么直接暴力的方法,那么降权只能是早晚的事。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流程地去随机应变。
给大家带来一个从新品开始我实操的案例,可能新手小白商家直接看这些数据看起来有点吃力,因此下面分享的会涉及一些稽查机制和搜索原理。上面讲到这边,要做精细化优质数据,那么我们的数据参考就是基于市场竞品来的。首先我们先找到行业的竞品,收集竞品的累积数据来进行数据衡量,黑搜一定是基于数据来操作。
(4-6个款式,参考竞品越多,则更具参考价值)
首页做一个款式的时候,我们对于该类目的了解以及行业的洞悉,相应款式的分析,所以我们第一步要了解到该类目的流量上限是多少?不要TOP1的产品手淘搜索才2000,你说要做到5000这是不切实际的,其次我们要分析出这个行业里面手淘搜索排名前三的竞品。当然有些类目只用选取到TOP1的竞品即可,根据市场来筛选与我们产品相关性高,粉丝契合度高,品牌知名度在同一水平,客单价接近的竞品,这样的流量结构最具参考价值,也是在我们接下来操作的时候,对标的款式。在寻找款式的这边可以使用生意参谋去进行筛选查找。
找到竞品后,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竞品分析得出产品的在过去30天的平均数值,我们需要参考的是收藏加购率、转化率、UV价值、客单价的五大核心指标。
结合4-6竞品综合数据,得出我们需要的数值,例如转化率8%,收藏率6%,加购率10%,客单价68,UV价值5,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操作的数据了,前1-10天应该在平均数值上进行1-2倍的增长,后面也要优于同行数据来进行,这样对比而言我们的数据就是优质的。
首先淘宝系统在根据产品表现力,会将产品收录进淘宝的流量池,那么我前期需要做的是要得到淘宝系统的认可。核心点:人为干预的操作都是基于关键词来做的,数据也是基于关键词来做的,所以我们究竟怎么去选择关键词也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权重:通俗地说买家在通过手淘搜索关键词,通过该关键词点击进入产品转化成交赋能,这就是关键词产出坑产权重,当我们操作了产品的关键词有足够的坑产权重达到一定界定值,就可以满足关键词入池的标准,不同类目以及其他关键词所需的坑产权重一定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入池的标准不会太高,除非类目很大,一般来说前期按照下面的操作都可以入池。
这是一款蓝牙耳机,首先我们先细分出来每一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所对应的权重和数据。就是要明确我们要补那些词?要做那些词?首先确定我们的关键词,品牌词就是“华为”核心词“蓝牙耳机”“无线耳机”“真无线耳机”,修饰词“高音质”“运动型”“高颜值”“2021年新款”,属性词“入耳式”。
(1)第1-3天
在我们新品上架第1-3天新品权重较小,我们会选择全标题或者半标题来进行操作,一开始的展现几乎没有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全标题或者半标题来达到目的,但是我们的递增也要根据店铺权重来看。例如我是天猫店且店铺层级在2-4层级那么我会选择第一天就2单,第二天6单,第三天15单这样去递增(收藏加购转化客单价从2倍依次降低倍率来做数据)。反之如果我们是淘宝C店且店铺在2钻以下,那么我会第一天1单,第二天3单,第三天7单。前1-3天那么我们的在前面收集收藏加购率,转化率,UV价值,客单价的数值,前面都会进行数据增长。第一天基于数值翻2倍,第二天1.8倍,第三天1.6倍这样去操作,方法是固定的,但是我们更多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第4-7天
在第4天的时候(大类目会在第5-6天会有真实关键词),会陆续有真实关键词进入,这个时候代表我们入池成功了。淘宝不是慈善家,也不会无缘无故给到你流量,那么在其他流量进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握住。因为淘宝只会通过产品数据来分析这个产品的潜力值,淘宝相应的给予流量,你给予转化,那么淘宝就会觉得这个产品表现力不错,给到流量能有产出,所以我们在4-7天要补真实访客进来的关键词。
第4天:在第3天的基础上进行递增,第3天7的话,那么我会增长到18单,关键词使用长尾关键词+真实关键词+品牌长尾词,这样的递增去做,同时我们的基础数值藏加购率,转化率,UV价值,客单价就要相应的减少,这个因为这个时间已经有真实的流量进来就会带来真实的收藏加购,这时候不减少会出现数据高的现象,那么我们被降权稽查的几率就增加了。
第5天:在第4天的基础上进行递增,第4天18的话,那么我会增长到26单,关键词使用长尾关键词+真实关键词+竞品成交词+品牌长尾词,同时相应的补流量数值倍数也要减少到1.5倍左右。例如收藏加购率在10%,1.5倍的话那么我们的数据就要做到15%。
第6天:在第5天的基础上进行递增,第5天26的话,那么我会增长到37单,关键词使用长尾关键词+真实关键词+竞品成交词+品牌词,同时相应的补流量数值倍数回归到行业均值水平。
第7天:在第6天的基础上进行递增,第6天37的话,那么我会增长到51单,关键词使用真实关键词+竞品成交词+核心关键词+品牌词,补流量数值回归到行业均值水平(收藏加购转化UV价值一定要跟行业看起)。
(3)第8-15天
1第8-15天,这个时间段我们的补流量就要回归的行业均值(行业平均收藏加购在10%,那你的收藏加购率就要10%),补得关键词直接大词+真实成交词+竞品成交词。在第8天出现评价后这个时间段,可以开启直通车计划了,预计一周优化好后,我们通过付费带来的真实成交慢慢降低补单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很明显,大词就是行业找机会(补充行业大词的坑产权重,带动大词进店),真实成交词就是真实成交增加坑产权重,进行流量放大(真实成交代表了买家认可了产品,系统收录了产品,有真实的产出我就可以进行放大),竞品成交词就是抢夺竞品成交流量(竞品少一单,就代表了多一单,我们流量的上涨一定是超过竞品压制竞品来操作)。
综上所述,确认新品是否入池的判定标准,宝贝搜索端是否有真实关键词。前期操作时,不要一直补全标题或者半标题,这样不仅增加降权风险,宝贝入池也会很慢,慢慢的后期我们都需要往核心词+真实关键词+竞品成交词这些关键词靠。关于递增我想跟大家阐述一下,不是无脑的递增,递增的同时我们要补充流量来同步进行,找准点这个时候就不是小步快跑,加大步伐甩开膀子,应该是以对手10倍的兵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拉升 在提升的时候不断地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所以我们每一次的决定每一步的踏出的目的性一定要有。
很多商家在后期操作的就显得乏力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广泛变精准。前期我们为了快速入池的话,我们补得关键词会比较多,这样可以快速入池,但是后期我们的关键词很多都是一些有流量无转化,或者比较垃圾的流量,针对这些反而拉低我们手淘搜索的转化,所以后期我们就要补真实转化数据好的真实成交关键词,说明这个关键词是我们今后的成交方向,清晰可见的潜力。
这个时候我们的关键词也是需要进行筛选的,例如“蓝牙无线耳机”这个词的真实转化率在10%,“华为耳机”这个词在真实转化率在6%,“入耳式耳机”这个词在真实转化率在5%。这些词都是真实关键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做出取舍了,转化率越高的关键词,那就证明这个关键词是符合我们产品的。转化率差的关键词,即使引来流量转化率也不会高,相应的拉低了我们是我们产品的主要成交关键词。那么我们直接把单量流量坑产堆积在“蓝牙无线耳机”词,效果会比“华为耳机”“入耳式耳机”更好,所以我们在后期关键词也要进行筛选,找出效果好的词,剔除掉效果差的词。
一个产品要想打爆,必须有量变和质变,那么它的关键词一定是往行业大词核心词上靠。首先第一流量大,可以支撑整个市场流量体系,其次销量多,与其“华为耳机”转化10%但访客只有100,那么我们实际这个关键词我们带来的坑产只有10单。不如去做“蓝牙无线耳机”转化率在6%但是访客有500,这样一看孰轻孰重大家应该清晰可见了。所以后期在放大入池流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广泛流量中找到属于我们精准流量,根据数据找到表现力好的关键词,来进行二次递增。
1.流量来了但是转化低了:转化率的筛选,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个界定值,低于界定值可以直接淘汰掉。举个例子,例如手淘搜索的真实转化率在5%,那么我们那么真实转化率在5%以下可以不补了,没有必要,及时带来流量也会持续拉低你的真实转化。当然这只是初步筛选,矮子里面拔高个子。
2.转化高了但是没有流量:这个时候就要参考关键词的流量上限,整个市场这个关键词才100人搜索,即使我们把100个人吃透,但是对于我们增长就比较缓慢甚至比较缓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找大词做大词,我们需要的是10000人的搜索关键词,所以后期都是偏向于大词的坑产权重堆积。
这些年一直有人说“黑搜已死”,在我看来,黑搜不会死,至少短期内不会死,我们的操作只要根据系统的稽查制度变化做出相应的数据调整,便依旧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双11报名已经开始,作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盛典,想要在双11赚得盆满钵满,大家就要好好提前做准备,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距离双11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店铺还没有起爆的款式的朋友们可以参考以上内容,抓紧时间,这回错过可又得再等一年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想要快速学会店铺运营的朋友,可以关注后私信我“干货”,让你少走一些弯路,有问必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liaycn@163.com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the site,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